XantC的博客

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

结论

\[ a\overrightarrow{OA}+b\overrightarrow{OB}+c\overrightarrow{OC}=\boldsymbol{0} \]

推导

\[ \begin{align*} b\overrightarrow{OB}+c\overrightarrow{OC}&=b(\overrightarrow{OA}+\overrightarrow{AB})+c(\overrightarrow{OA}+\overrightarrow{AC})\\ &=(b+c)\,\overrightarrow{OA}+b(\overrightarrow{AD}+\overrightarrow{DB})+c(\overrightarrow{AD}+\overrightarrow{DC})\\ &=(b+c)(\overrightarrow{OA}+\overrightarrow{AD})+\boldsymbol{0}\\ &=(b+c)(\overrightarrow{OD})\\ &=a\overrightarrow{AO} \end{align*} \]

\[ \therefore a\overrightarrow{OA}+b\overrightarrow{OB}+c\overrightarrow{OC}=\boldsymbol{0} \]

其中连用两次对角线的比例关系。

由此可以推导出内心的坐标表示:

$$ \[\begin{aligned} x&=\frac{ax_1+bx_2+cx_3}{a+b+c}\\ y&=\frac{ay_1+by_2+cy_3}{a+b+c} \end{aligned}\]

XantC

这里没有爱情

这里没有生活

这里没有灼烧的痛苦

这里没有决绝的美好

阅读全文 »

XantC

一、

今天 悲剧

终于被自己发现

它向内摆出最凶猛的眼神

向外说道

不能这样

阅读全文 »

XantC

我写作的敌人,是对“教导”的狂热,是用类似v的语气,给学校里的众人做生活指导,或者讲解题目。这种场景经常在脑中上演,爱欲由此不断翻涌,它的凶猛淹没了我,催生出这篇文章。

我希望这是我反思的依次突破性尝试。通过把思维行动记录下来,成为“文字”这样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审视的对象,就像读哲学书那样(在克制地做笔记的情况下)。这是从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批判中得到的灵感:这种意识所说的语言背叛它自己,同时揭露出自己的真相。我希望我的真相,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显现。

“教导”的例子不止第一段提到的两个,形态样式繁多,甚至对自己行动的廉价批判也有。(因为感觉到这是某种符号学机制随意抓取来的符号,尽力把所有的情况找到,也只是为了分析背后的符号学运动,而不是做悲剧的收集癖。)

案例记录:

  1. 厌弃一种行为,同时以此为乐:“大师”

  2. 用更“高明”的姿态掩盖“错误”的观点或做法

处理:

  1. “大师”这个现象很有分析价值。朱宸昊自低自贱的发生学是一个方面,我对他的批判,“笑”,和模仿是另一个方面,这里只看后一个。

批评: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向人求取知识。朱眼中自己这样干的原因,应该是“大佬”和他之间的分数等级制。这校园中现实的符号学力量,应会在文末显现为整篇反思的核心论题。

为什么爱欲总要投射到人?

XantC

报纸

叉开双腿

头版的孩子们 冒着手汗

干黄地抛头露面

阅读全文 »

XantC

消解一个人的不幸

就去想象另一人的不幸

再安慰祂

躺在一个合适的地方

摇晃

醒来

阅读全文 »

本文使用隐函数求导。

公式的共同特征,是把曲线标准方程里的一个\(x\)换成定点的\(x_0\),一个\(y\)换成定点的\(y_0\)。有时是平方变成乘积,有时是二倍变成加法。

\[ \frac{x_0}{r^2} x+\frac{y_0}{r^2}y=1 \]

椭圆

\[ 切线与切点弦:\frac{x_0}{a^2}x+\frac{y_0}{b^2}y=1 \]

双曲线

\[ 切线与切点弦:\frac{x_0}{a^2}x-\frac{y_0}{b^2}y=1 \]

抛物线

\[ 切线与切点弦:y_0y=p(x+x_0) \]

XantC

在21世纪20年代

每个人出生时就知晓自己的就业机遇

哭太软弱笑太放肆的日子里

每个人内心深处

都藏着一个哲理诗人的魂

每个人的睫毛和嘴

都泻着同一句话

阅读全文 »
0%